对我们日常所说的定价权,我们看到各种价格千差万别,而在一个区域的价格曲线并没有明显的出现本书论著的供需曲线的畸形,价格与当地劳动力水平也相关,从西方经济学上讲在供需上的均衡点也非常的清楚,而且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言,更是一个可以包罗万象进行解释的体系,这里的定价权关键要素在哪里?即使是对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要贵,买什么什么就便宜,中国制造的利润与外国没法比,这些现象似乎也是都符合供需均衡关系和劳动价值论,这里的关键问题在哪里?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是要从问题的基本假设开始的,劳动价值论谈的是劳动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但对不同的国家,同样的劳动当然要同样的计价,但不同的国家之间劳动的计价是不同的。同样的我们看到的就是利润的高低被古典经济学家分为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但劳动也是没有贵贱的,农民种地要能够保障粮食的高产一样是非常复杂的劳动,是一项技术活儿,使用了机器导致必要劳动时间降低是价值要降低的,所有这些差别被定义的劳动是否复杂所取代,如果你把劳动的供给变成各种劳动均是平等的,问题就不同的。
同样在古典经济学下,资源由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不计算价值的,但有熵增加以后资源就是有限的了,而在金本位时代,作为货币的黄金就是资源之一,是以资源为尺度的。而我们现在的信用货币,也是需要人类社会的高度有序的社会资源的,这高度有序就是熵减的体现,熵是无序度的度量。
我们的纷繁复杂的商品定价是可以不断的替代的,但他们都是由资源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所组成的,如果我们把劳动力看作是劳动无贵贱进行统一的话,把资源按照其给我们带来的熵效应进行统一的话,我们看到的就是各种价格均是劳动力曲线和资源曲线的某种组合而已。对价值中劳动力与资源的关系,在笔者以前的著作《资源角逐》当中分析过。
这个世界的价值由劳动力和资源组成,而资源和劳动力的供需曲线均是有所畸形的,在不同的社会并不生产同样的产品,而是不同的产品互通有无,在贸易当中这样就不是直接的价格竞争,而是不同地区的产品在价值链上的价值分配,你的产品生产所在的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决定了你的产品价格和利润的情况,而构成这个产品价格的要素,却是被弯曲的供需曲线所定价。虽然产品的种类千差万别,但要素却不多,要素价格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同样的要素在全球不同地区进行配置的价格是不同的,这些要素在不同环境下有其自己的均衡点,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要素价格是有定价权主导的,是在劳动力供需曲线上形成的不同的均衡点,就如西方和中国的劳动力均衡点就在不同的位置,中国特有资源和西方控制资源在均衡点上也处于不同的位置,这样的结果就是不同的产品可以差别巨大,但定价权被弯曲的供需曲线做决定的本质是不变的,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从这些差别当中找到共性,找到与定价权有关的关键要素。
后弯劳动供给曲线是指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表现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它指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出的劳动供给量随着工资上升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特征。
就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言,劳动时间(想获得一定数量的收入而必须投入的时间)和闲睱时间基本是替代品,但一定程度上又是互补品。收入和闲睱都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并且劳动时间和闲睱时间又是此消彼长的,所以它们是替代品。同时,如果有了一定的收入做保障,闲睱时的享受质量可以更高一些,所以收入对闲睱有互补的作用;而闲睱对劳动也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平时的娱乐和休息使自己精神愉悦,那么工作的效率也会因此而大提高。
横轴H为闲暇,纵轴Y为收入,E为初始状态点。当劳动价格工资为W0时,可以得到相应的预算线EK0,与U0相切于A。当价格上升到W1,W2时,相应的预算线EK1,EK2分别与U1,U2相切于B,C点。每一个切点都对应着一个最优闲暇量H0,H1,H2。相应的劳动供给量分别为(16-H0),(16-H1),(16-H2)。于是可得劳动供给曲线上三个点a,b,c。联接A,B,C得价格扩展线PEP,联接a,b,c得劳动供给曲线S。
评论